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王獻之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詞條概要

王獻之,東晉書法家、詩人、大臣。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他非草非行的新書體,被稱為“破體”。

人物介紹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由於其書藝超群,曆來與王羲之並稱“二王”,或尊稱為“小聖”。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王獻之曾經擔任過州主簿、秘書郎、秘書丞、長史、吳興太守等官職;成為簡文帝駙馬後,又升任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但政績一般,遠不如他的書名顯赫。

王獻之生於這樣的家庭,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書聖",母親及叔、祖輩、眾兄弟都是書法大家,從小的習是在所難免的。而他較之他人又更為勤勉,在學習書法時更為下力、專注、其性情也頗具乃父之風。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他說的“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成為曆來讚美稽山鏡水的名句。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辟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王獻之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是以一生精力研習書法的。他很有頭腦,曾經對父親說:“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大人宜改體。”(張懷��《書斷》)他不滿意於一切都和別人一樣,所以自創新體。張懷��《書議》說:“子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 更開一門。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旁玻�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開張於行,草又處其中間......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他的非草非行的新書體,被稱為“破體”,又叫“一筆書”。

主要成就

政治生涯

曾經擔任過州主簿、秘書郎、秘書丞、長史、吳興太守等官職;成為簡文帝駙馬後,又升任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但政績一般,遠不如他的書名顯赫。故人稱“大令”。

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如何教養後代成長。他自己一生為後代做出了榜樣!這是王獻之一生政治生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他最偉大的業績。

書法成就

他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

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

他王獻之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誌,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裏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采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史料記載

《晉書王獻之傳》

人物評價

王獻之的楷書父子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家們,寫楷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將四賢並稱。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一度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複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當時幾乎成了王獻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麽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曆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給我們學習了解王獻之書法留下寶貴資料。

家族成員

父親:王羲之

母親:郗�v

哥哥:王玄之、王凝之、王渙之、王肅之、王徽之、王操之

姐妹:王孟薑

妻子:郗道茂、新安公主司馬道福

女兒:王神愛

嗣子:王靜之

嫂子:謝道韞

起源世係

王仁――王融――王覽――王正――王曠――王羲之――王獻之――王靜之――王悅之

為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有記載之妻妾共有三名,元配為表姐郗道茂(舅父郗曇之女),夫妻感情甚篤,後因皇帝選上他為駙馬,於是被逼與郗道茂離婚,娶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此外,王獻之與其妾桃葉的故事曆來是民間傳說中熱門的話題,據說他曾作“桃葉歌”以送佳人。

王獻之的女兒王神愛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癡呆皇帝之一晉安帝司馬德宗的皇後。

據《晉書》記載,王獻之卒後,無子,以兄王徽之子王靜之(或曰靖之)為嗣,晉時官至義興太守,至劉宋時,官至司徒左長史。

軼事典故

墨跡變牛

有一次,桓溫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王獻之畫小牛掩於扇麵。

十八口大缸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誇讚他:“此兒後當複有大名。"

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不錯了。一天,他去問父親:“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著頭說:“遠著呢!”獻之又問:“那,那五年呢?”母親的頭仍舊搖著。獻之急著追問:“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又問道:“爸爸,大家都說您的字寫得好,那有什麽秘訣?”王羲之看看兒子,心想這書法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怎麽可能入人眼目呢,於是他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你呀,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王獻之聽了心裏很不服氣,暗自下決心要顯點本領給父母看。

於是他天天按父親的要求,先從基本筆畫練起,苦苦練了五年。一天,他捧著自己的“心血”作品給父親看。王羲之沒有作聲,翻閱後,見其中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便提筆在下麵加一點,成了“太”字,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有點不是滋味,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則仔細地揣摩,許久才歎了口氣說:“我兒字寫了千日,惟有一點似羲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了!原來母親指的這一點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麵加的那一點!獻之滿臉羞愧,自感寫字功底差遠了,便一頭撲進書房,天天研墨揮毫,刻苦臨習。聰明的王獻之深深的體會到寫字沒有捷徑,隻有“勤”字。

不知又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的書法大有長進。後來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並稱“二王”。

世說新語

德行第一

(39)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①。

子敬雲:“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②。”

【注釋】①王子敬:王獻之,字子敬,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信奉五鬥米道,“道家”句:道家,本來指一個學術派別,這裏指道教,具體指五鬥米道,這是一種道教團體,東漢未張陵創立,利用符咒辟邪驅鬼,為人治病。受道的人出五鬥米。有病就請道家做章表,寫明病人姓名、服罪之意,向上天禱告除難消災,這叫上章。病人要但白自己的罪過,這叫首過。由來;向來;一向。異同得失:異同和得失是兩個們義複詞。異同,指異,即和平常不同的;得失,指失,即過失,過錯。

②郗家:王獻之娶郗曇的女兒為妻,後離婚。

【譯文】王子敬病重,請道家主持上表文禱告,本人應該坦白過錯,道家問子敬一向有什麽異常和過錯。子敬說:“想不起有別的事,隻記得和郗家離過婚。”

言語第二

(91)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①。

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②。”

【注釋】①山陰: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按:王子敬曾住在會稽郡,那裏以山水優美著稱。映發:互相映襯,彼此顯現。

②為懷:忘懷;忘記。此句意謂猶覺玩賞不盡。

【譯文】王子敬說:“從山陰道上走過時,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人眼花繚亂,看不過來。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雅量第六

(36)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①。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②;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③。世以此定二王神宇④。【注釋】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黃門侍郎。王獻之,字子敬,官至中書令。都是王羲之的兒子。

②遽:匆忙。不惶:沒有時間。惶,通“遑”,空閑。

③扶憑:攙扶。按:當時貴族的一種氣派是走路要由仆人攙扶著。

④神宇:神情氣宇(氣度)。

【譯文】王子猷和子敬曾經同坐在一個房間裏,前麵忽然起火了。子猷急忙逃避,連木板鞋也來不及穿;子敬卻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來隨從,攙扶著再走出去,就跟平時一樣。世人從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氣度的高下。

賞譽第八

(145)殷允出西,郗超與袁虎書雲:“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開美求之①。”世目袁為“開美”,故子敬詩曰:“袁生開美度”②。

【注釋】①殷允:字子思,故下文直稱子思。托好:交好。開美:開朗美好。按:袁虎是一代文宗,有超群之才,文章絕美,且性格剛強正直。

②“故子敬”句:子敬是王獻之的字,這句詩大意指袁虎有開美的氣度。【譯文】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給袁虎寫信說:“子思要尋找好友,來和您結交,請不要用開美這樣的標準來要求他。”世人評論袁虎為“開美”,所以王子敬有詩說:“袁生開美度。”

(151)子敬與子猷書①,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②。”

【注釋】①“子敬”句:王獻之字子敬,其兄王徽之字子猷,都是王羲之的兒子。子猷有才而放蕩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②兄伯:哥哥。蕭索:淡漠。寡會:寡合,指本性很少能與流俗相合。

【譯文】王子敬給王子猷的信上說:“兄長為人淡泊,不隨流俗,看到酒便盡興痛飲,流連忘返,這確是值得驕傲的。”

傷逝第十七

(14)王子敬與羊綏善。綏清淳簡貴,為中書郎,少亡①。王深相痛悼,語東亭雲:“是國家可惜人!”

【注釋】①清淳簡貴:指本性清廉敦厚、為人簡約尊貴。

【譯文】王子敬和羊綏很友好。羊綏清廉敦厚。簡約尊貴,曾任中書郎,年輕時去世。王子敬痛切地悼念著他,曾對東亭侯王��說:“他是國內值得痛惜的人!”

(16)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①。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②。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絕良久。月徐亦卒。

【注釋】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兒子。

②了:完全。

【譯文】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一天子猷問侍候的人說:“為什麽一點也沒有聽到子敬的音訊?這是已經去世了!”說話時一點也不悲傷。於是就要車去奔喪,一點也沒有哭。子敬平時喜歡彈琴,子猷便一直進去坐在靈座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琴弦怎麽也調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說:“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說完就悲痛得昏了過去,很久才醒過來。過了一個多月他也去世了。

簡傲第二十四

(15)王子敬兄弟見郗公,躡履問訊,甚修外生禮①。及嘉賓死,皆著高履,儀容輕慢②。命坐;皆雲:“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賓不死,鼠輩敢爾!

【注釋】①“王子敬”句:王子敬,即王獻之,是郗�值耐饃�,郗惜原與姐夫王羲之優遊歲月,有隱居誌;後兼任徐、兗二州刺史,調任會稽內史。一生資望較淺。躡履:穿著鞋子,表示恭敬。外生:外甥。

②嘉賓:即郗�值畝�子郗超。生前深得征西大將軍桓溫的信任,權重一時。按:王子敬推重郗嘉賓,所以尊重郗惜。嘉賓一死,就以名門望族驕人,怠慢郗�至恕�

【譯文】王子敬兄弟去見郗�鄭�都要穿好鞋子去問候,很遵守外甥的禮節。到郗嘉賓死後,去見郗�質倍即┳鷗叩啄景逍�,態度輕慢。郗惜叫他們坐,都說:“有事,沒時間坐。”他們走後,都情感慨地說:“如果嘉賓不死,鼠輩敢這樣!”

17)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①。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曆既畢,指麾好惡,旁若無人②。顧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之他耳③!”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著門外,怡然不屑。

【注釋】①顧辟疆:吳郡人,他的花園,池館林泉之盛,號吳中第一。

②酣燕:通“酣宴”。指麾:同“指揮”,指點。

③倫:吳人稱中州人為傖,含鄙薄意。

【譯文】王子敬從會稽郡經過吳郡,聽說顧辟疆有個名園,原先並不認識這個名園的主人,還是徑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顧辟疆正和賓客朋友設宴暢飲,可是王子敬遊遍了整個花園後,隻在那裏指點評論優劣,旁若無人。顧辟疆氣得臉負都變了,忍受不住,說道:“對主人傲慢,這是失禮;靠地位高貴來做視別人,這是無理。失去了這兩方麵,這種人是不值得一提的傖父罷了!”就把他的隨從趕出門去。王子敬獨自坐在轎子裏,左顧右盼,隨從很久也不來。然後顧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門外,對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排調第二十五

(50)範啟與郗嘉賓書曰:“子敬舉體無饒,縱掇皮無餘潤①。”郗答曰:“舉體無餘潤,何如舉體非真者?”範性矜假多煩,故嘲之②。

【注釋】①子敬:王獻之,字子敬。饒:指肌膚豐滿。掇皮:剝皮。餘潤:指豐潤的肌肉。②矜假:矯揉造作。

【譯文】範啟給郗嘉賓的信寫道:“子敬全身幹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沒有一點豐滿光澤。”郗嘉賓說:“全身幹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樣好?”範啟本性矯揉造作,絮煩多事,所以嘲笑他。

人物故居

雲門寺始建於晉義熙三年(公元407年)。據史書記載,晉代貴族、書法家王獻之曾於此隱居,某夜其屋⠩ ‚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遂下詔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雲門寺在紹興平水,紹興著名的寺院,它是紹興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聖地、佛教聖地、旅遊勝地、文化重地。唐王勃還召集了當時30多位名人在雲門寺王獻之的山亭下仿蘭亭的“曲水流觴”並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契雲門王獻之山亭序。當中寫到:“永淳二年,暮春三月,修祓禊於獻之山亭也。遲遲風景,出沒媚於郊原;片片仙雲,遠近生於林薄。雜花爭發,非止桃蹊;群鳥亂飛,有逾鸚穀……”

藝術形象

大型歌舞劇《曲水流觴蘭亭會》中馬小倩反串王獻之。

《東方小故事之羲之墨池》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